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

清算历史:钓鱼岛后中国对日本将有更强硬动作

  2008年12月8日,两艘中国海洋调查船巡视中方钓鱼岛海域。12月9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,就日本提出的无理抗议,给予义正词严的强硬回击。值此法国“耍赖”、中欧交恶之际,中国继对法国强硬之后,又主动开始对日本强硬宣示主权,这一系列的外交举措,既深思熟虑,自然进退有理!应该说,钓鱼=主权,而维护主权就是硬道理。
  虽然“钓鱼”是硬道理,时机的选择却依然有着深刻的寓意。因为,眼下最大的时局——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,关乎G20各方的核心利益。当然,中国不急,因为中国的思路是一贯的,既不排除大刀阔斧式改革,更坚持渐进式、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、从局部扩展到整体。因此,笔者在《日中携手再造秩序》一文里,始终把日本摆在前头,因为中国必须把精力放在处理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。
  日本当然更愿意在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全球战略目标上,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领导能力。日本首相面对国内内部的“民主”政治制衡危机,也迫切需要在外交领域,抓住眼下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,并反过来赢得国内的议会选举。
  在《日本柔道的奋力一击》一文里,笔者已经把欧洲和日本的较量做了分析。法国失德,日本有义。因此,笔者希望新兴国家支持日本,做下一届G20峰会的主持。中国有一句《老子》的话:“将欲取之,必故与之。”同理,“将欲与之,必故取之。”因此,中国现在“取之”在先,未来对日本或有的大动作,也就不言而喻。
  试想,假如中国支持日本发挥在G20峰会的主持地位,那么,中国国内的民间反日情绪,届时又该如何处理?因此,中国政府吸取了以前的教训,把钓鱼的鱼杆从别人手里,拿回到自己的手里。不能不说,这是一个聪明之举。因为,凡是破坏中日关系的图谋,最容易得手的就是“钓鱼”,并借此挑动中国民众、形成对政府的情绪对立。
  中国必然会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国家。因为,一国两制证明了她的确可以包容异己。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大“太极”,其含义就是“仁者无敌”。中日在东海问题上已经“搁置争议”,把“主权”和经济利益挂钩,给后续问题的解决,提供了良好的先例。其实,笔者在这里要提一下“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”,中国民众对此没有任何敏感的民族主义情绪,难道亚洲的邻国不该对此做一个反思?事实上,中印之间也有领土问题,在争议地区,可否也采取“自由贸易开发区”式的公司化治理?当然,在钓鱼问题上,中国大陆一定会考虑台湾同胞的利益。甚至于,这有可能成为国民党执政之后,所能得到的最高大礼。
  东亚都讲究围棋,一条问鼎“天元”的长龙,至少要有两口“气”。此正所谓《易经》云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”之意。欧美现在是僵而不死,日中能否携手,关键还要日本拿出诚意。
  在此,本文对钓鱼岛问题稍做历史回顾:
  1971年6月17日,日美签订《归还冲绳协定》时,钓鱼岛也被划入“归还区域”。
  1971年7月9日,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·基辛格博士乘坐的飞机秘密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。
  1971年9月13日,中共战神林彪陨落蒙古。(有说:为此,毛泽东中风二次;周恩来痛哭一场。笔者认为完全符合情理。)
  1971年10月25日,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。
  1971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,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“归还领域”。之所以选择在年底抗议,并放弃了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(并因此钓了一条“大鱼”),相信这是毛泽东当年的无奈之举、也是明智之举。至于此前毛泽东反“韬光养晦”的外交“大跃进”,给中国造成的巨大损失,笔者已经在《美元与人民币》一文里,做过全面简述。
  1972年2月28日中美签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》(《上海公报》)。
  1972年6月17日,发生“水门事件”:在华盛顿水门公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窃听事件。当时有5人被捕,他们带着手套、电筒、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窃听器。(“深喉”成为美国英雄,相同的林彪事件也同样有这样的英雄。只是,你我都应该动一动脑子……)
  1972年9月29日,中日两国签署《中日联合声明》,实现邦交正常化。
  可以说,中日关系、中美关系都来之不易。相比中共战神林彪,现在的国内民间反日情绪,已经今非昔比。中美两国的领袖,面对各自军方的巨大压力(想想看,当时双方还在越南激战,《第一滴血》表达的就是那样一种反对和平的激进情绪),开创的是一个太平洋的太平世纪!
  中国对日本或有大动作,和平依旧是主题。日本想当世界领袖,主导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,那就要拿出携手中国的诚意。否则,渐进式改革,中国是主动力,而美国也不会成为阻力。东盟+中国=亚洲崛起,对此东盟和中国一直在行动,对韩日的参与,态度上也一直很谦虚。